5月26日,黑鲨岛(今墨西哥瓜达卢佩岛)。
晨雾笼罩着这座远离墨西哥海岸的火山岛,嶙峋的黑色岩壁在太平洋的浪涛中若隐若现。
四年前,这里还只是海豹和信天翁的栖息地,如今却已变成新华在美洲西海岸最隐蔽的走私据点。
岛屿北部有零星肥沃的谷地,滋养着繁茂的植被,而南部土地则相对贫瘠,裸露的褐色岩石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,偶有有几株顽强的仙人掌孤独地生长着,为这片荒凉之地增添一丝生机。
岛上年平均气温在十八度至二十二度间,冬季降水相对较多。
尽管,这座小岛气候干旱,淡水资源也甚是稀缺,但却未能阻挡新华人在此扎根拓殖的决心。
随着太阳渐渐升高,耀眼的光线穿透晨雾,倾洒在海滩上。
慵懒的海豹互相簇拥着,挤成一团,时不时发出几声低鸣。
海面上,凶猛的大白鲨不断往来游曳,时刻盯着海岸边那一堆堆肥颤颤的肉块,口中尖锐的牙齿在阳光下闪烁,很是期待他们能滑入大海深处,满足它们空空的鱼腹。
位于岛屿北部谷地中的沙井堡逐渐热闹起来,睡眼惺忪的商站伙计一边打着哈欠,揉着还未完全睁开的眼睛,一边伸手抠着眼屎,费力地打开厚重的仓库大门。
门轴发出“吱呀吱呀”,仿佛诉说着岁月的痕迹。
这会,他们要将准备装船的货物搬运出来,这些货物即将踏上横跨大洋的旅程,去往遥远的欧洲大陆。
沙井堡内,错落有致的房屋是用岛上的木材和石块搭建而成,屋顶多采用墨西哥式微斜平顶,既方便晾晒物品,又能在雨季迅速排水。
堡寨中,几个印第安孩童在狭窄的街道上嬉笑奔跑,女人们在门口准备早餐,炊烟袅袅升起,与晨光交织在一起。
早餐多是简单的玉米馒头、咸鱼干,搭配着农田里收获的蔬菜,虽不丰盛,却充满了温暖和安宁。
农田位于堡寨周边,规模不大,仅三五十亩地样子,新华人凭借勤劳与智慧,硬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一片希望的田野。
地里栽种着土豆以及其他蔬菜,它们在海风的轻抚下茁壮成长。
灌溉水源来之不易,驻守人员陆续挖掘了数座蓄水池坝,上面覆盖了不少秸秆和树枝,以免水分蒸发过量。
纵横交错的暗渠,将这些宝贵的水源引入田中,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幼苗。
不过,岛上最重要的产出却是渔业,依托周边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,基本上可以解决近一半的食物供给。
与渔业紧密相连的是晒鱼干的场景。
房前屋后,庭院凉棚,摆着一排排木架,晾晒着鱼干,在阳光的照耀下,散发着咸香味。
早前,岛上的诸多物资补给皆从新华本部输入,但随着新华-西班牙战争的结束,物资供应渠道随即转向了西属美洲,由两位走私合作伙伴阿拉莫伯家族和加尔萨家族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