兄弟俩对视了好一会,最终二哥先低下了头,为了缓解尴尬,他赶紧转移话题:“小海啊,二哥也有难处,过去的事先不提了,这马上就要收麦子,家里人手不够,你也别在外面瞎跑了,咱俩一起回家吧,咱爹一直担心你呢,天天都念叨你。”
杨新海冷笑了一下:“呵呵!担心我有什么用?能赚来钱供我上大学啊?想回你自己回去吧,我才刚出来,还没赚到什么钱呢,暂时还不想回去!”
二哥见杨新海油盐不进,以为他一时间想不开,钻了牛角尖,也不好再说什么,只能先去买了点饭菜回来,反正还有几天才能回去,慢慢劝总会让他回心转意的。
当天下午,二哥在自己干活的窑厂里把杨新海安顿了下来,接下来的几天,兄弟俩一边干活,二哥一边好言相劝,但是杨新海死活都不愿意回去。
杨新海铁了心的不回去,二哥也没有办法,毕竟这个三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孩子了,既然他有自己的想法,那就只能顺其自然了。
又过了一周,最后一次劝说无效之后,二哥准备一个人启程回家了,杨新海告诉他:“等你走了我就不在这里干了,正好有个老乡要去洛阳干活,我跟他一起去洛阳看看。”
二哥知道多说无用,只能拜托那个老乡照顾好弟弟,又带着杨新海去买了一双新球鞋和一大袋馒头,最后临分别之前,二哥又从那为数不多的工资里,掏出十块钱留给了杨新海。
二哥这次算是迷途知返了,虽然东西不多,却饱含了哥哥对弟弟浓浓的关爱,但二哥还不知道,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给弟弟买东西,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在杨新海身上尽兄弟情分了。
兄弟俩告别之后,杨新海跟着老乡去了洛阳市孟津县,此时他对未来的生活依然有着美好憧憬,他相信能通过自己的劳动,创造无限的可能。
杨新海渴望主宰自己的命运,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没有人天生就想犯罪,所有人的开始都是充满激情的。
如果接下来杨新海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,如果他的权益没有被侵犯,他的人生也许不会这样。
但现实的残酷,将一点一点击碎他的梦想,耗光他的激情,接下来杨新海的一系列经历,会把他那本来就脆弱的神经直接扯断,更会把他那本来就已经扭曲的心理扭成一团乱麻。
来到孟津县之后,杨新海跟着老乡去了一个小水库,在这里干起了挖淤泥的工作。
这个工作和下井挖煤比起来,不仅要轻松一些,而且基本没什么危险。
杨新海每天干活的闲暇时间,都会半躺在小船上,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微风,听着岸边的虫鸣鸟叫,这让他感觉非常惬意,渐渐的他开始喜欢上这份工作了。
杨新海在这里一干就是半年,一直到冬季来临,没办法再下水挖泥了,他才依依不舍的离开。
不过杨新海并没有回家,而是扭头又跟着老乡去了山西省临汾市,在这里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当起了小工。
在这里干了不到两个月,就快要过年了,工地也停工了,结算完工资之后,杨新海的身上一共有了180元巨款。
这是小海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,他数了一遍又一遍,数着数着就有了新的想法。
俗话说的好,打工只能养家糊口,做生意才能一夜暴富,现在有了这笔启动资金,离出人头地只剩下最后一步了。
不过想做生意的话,就没有免费的住处了,所以接下来必须得先租一个房子。
一番精挑细选之后,小海在临汾市乌衣巷租下了一间小房子,之所以选择这里,首先是因为便宜,其次是因为房东。
这个房东是个三十多岁的小寡妇,为人非常热情,不管是跟谁说话,都是笑眯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