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当晚,毓庆宫
两位阿哥一个念折子,一个做记录,配合得倒是默契。
夜深烛明,殿内只余纸页翻动的沙沙声。
胤礽见胤祉和胤禛已渐渐摸清折子的基本路数,便抬手示意他们停下。
“看得差不多了?”他唇角微扬,指尖在案上轻点,“那现在,我教你们点别的。”
说着,他将案上的奏折分成三摞——
“这一摞,是请安折子,虽繁琐,但不可轻慢,需按例批复,以示天家恩典。”
“这一摞,是地方政务,看似琐碎,却关乎民生,需细看其中数据,若有矛盾之处,必要查问清楚。”
最后一摞,他特意往前推了推:“而这些——是军报和急奏,无论何时,必须第一时间呈报皇阿玛,不得延误。”
胤祉和胤禛听得入神,眼中渐渐亮起明悟的光。
胤礽见状,又抽出一份折子,指着其中一段:“比如这份,表面是请拨粮饷,实则暗藏玄机——你们看这里,‘今岁收成尚可,然仓廪空虚’,既说收成尚可,为何仓廪空虚?必有蹊跷。”
胤禛眸光一凝,立刻反应过来:“二哥的意思是,此人要么贪墨,要么谎报?”
胤礽赞许地点头:“不错,所以批复时,既要准其所请,又要暗中派人核查,这才是处理之道。”
胤祉恍然大悟,忍不住抚掌:“原来如此!难怪以往看折子总觉得雾里看花,今日才算醍醐灌顶!”
胤礽轻笑,抬手一人敲了一下脑门:“别高兴太早,明日考校你们,若答不上来——”
“——就罚抄《资治通鉴》!”胤禛抢答,眼中却满是跃跃欲试。
*
隔日·毓庆宫
老五胤祺、老七胤祐、老八胤禩、老九胤禟、老十胤䄉一溜儿被传召到东宫,个个脸上掩不住的雀跃。
“太子哥哥定是想咱们了!”老十扯着老九的袖子,眼睛亮晶晶的。
老九得意地扬下巴:“那可不,咱们可比老三老四讨喜多了!”
结果刚踏进书房,就见案几上堆满了奏折,胤礽正执笔圈点,闻声抬头,冲他们微微一笑:“来了?”
五人:“……”